首页 >> 知识信息 >>高处安装 >> 登高架设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案-登高架设培训
详细内容

登高架设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案-登高架设培训

 登高架设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案-登高架设培训

基础知识部分

一、高处作业分级

(一)基本定义与作业人员条件

1、高处作业的概念

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(含2米)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,均称为高处作业。

2、高处作业分级种类

一级:(2~5米)  二级:(5~15米) 三级:(15~30米) 特级:大于30M

3、高度与坠落半径

  2—5米 R为2米; 5—15米 R为3米;

  15—30米,R为4米; 30米以上 R为5米

4、标记

5、登高人员应具备的条件

(二)登高作业事故的成因

1、事故种类

由屋顶坠落 、脚手架倒塌、结构倒塌、人员由地上的洞口坠落、由梯子上坠落、人员由没有护栏的楼面边缘坠落等

2、坠落的平均高度为14.26米。最低的坠落高度是1.5米。

3、事故成因

人——的不安全因素是最直接的原因

物——的不安全状态是直接的原因

环境——不良对人和机器产生负面影响

管理——的欠缺是事故发生间接的但却重要的原因

二、力学基本知识

(一)力

1、力的概念、力的定义、

2、力的三要素

3、力矩、实例说明力矩概念、力矩公式

(二)力的合成和分解

1、力的合成、合成的概念、共点力的合成

用平等四边形法则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

2、力的分解、力的分解概念、用平形四边形法则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

(三)自由落体运动

从专业的角度:防止物品、包括人员从高空坠落。特别是“四口”、“五临边”

四口:指施工中的楼梯口、电梯口、预留洞口、通道口

五临边:基坑的周边、框架结构当中的楼层的周边、屋面周边、未安栏板的阳台边、未安栏杆的楼梯平台边

登高架设实作部分

一、脚手架工程的重要性

脚手架工程是建筑登高架设作业中最重要的内容,是建筑施工部门赖以建造房屋、工厂的一项重要的临时施工措施,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、技术管理的重点,对保证工程质量、安全生产、施工进度起重要作用。因此对脚手架的搭设技术、材质要求、搭设形式和拆除等要求高。为此,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作业设计,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和维护,确保安全工程质量。

二、脚手架材质

1、钢管、宜采用48 3.5钢管,每米重0.00384KN.

  小横杆长度2——2.2米

  立杆、长横杆、支撑杆长度4——6.5米。

要求:平直光滑、无裂纹、结疤、分层、压痕

2、扣件(宜用锻、铸造)

直角扣件:用于垂直交叉杆件

旋转扣件:任意角度间连接扣件

对接扣件:用于杆件对接连接的扣件

要求:无裂纹、无变形、无气孔和无滑丝现象

3、脚手板

钢脚手板   要求:无裂纹、开焊、硬弯

木脚手扳: 要求:无腐朽、无裂缝,采用杉木或松木

竹片脚手扳:厚度50

三、脚手架地基的要求:

1、表面坚实平整。

2、不积水

3、垫扳不晃动

4、底座不滑动,不沉降

四、脚手架搭设的基本要求

牢固、稳定、不倾斜、不摇幌、不变形,安全可靠,方便操作,节约材料

五、脚手架搭设构造参数

立杆纵距(m)

步距(m)

立杆横距(m)

内立杆到墙面(m)

连墙杆设置(m)

作业层横向水平杆间距(m)

24m

以下

24m

以上

砌筑

装修

0.8_1.0

0.35

24m

以下

24m

以上

不大于纵向立杆间距1/2

1.8

1.5

1.2

1.8

三步三跨

两步三跨


单排脚手架立杆横距1米,允许搭设高度24米.。24米以下,跨度1.8米。

六、脚手架上施工荷载的传递情况

1、荷载:房屋结构在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要求承受各种力的作用,这种力在工程中称为荷载。

2、荷载的分类:永久荷载、可变荷载、偶然荷载等

3、施工时脚手架的传递情况:

人、物——脚手扳——小横杆——大横杆(通过绑扎或扣件点传递)—立杆——底座——垫扳(垫块)——地基

七、落地式脚手架搭设顺序

基础处理——放线定位——安放垫扳——(垫块)——安放底座——树立杆同时安扫地杆——树第一步大横杆——小横杆——脚手架扳——设栏杆——设连墙杆(不能设连墙杆时应设支撑杆,即抛撑)。然后第二步、第三步循序渐进。设了连墙杆后,可以折掉支撑杆,继后设剪刀撑和横向斜杆。

八、脚手架允许荷载:

砌筑(结构)脚手架均布荷载3.00KN/m2

装修脚手架均布荷载2.00KN/m2

挑架脚手架均布荷载1.00KN/m2

其它脚手架按<<设计>>规定

九、脚手架允许偏差:

脚手架垂直偏差为+100。

步距偏差为±20

纵距偏差为±50

横距偏差为±20

纵向水平杆高差±20

十、立杆搭设要求:

每根立杆应设置底座、垫扳(厚50)

脚手架必须设置纵、横扫地杆。纵向扫地杆距垫扳不大于200的立杆上;横向扫地杆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。

立杆必须用连墙杆与建筑物可靠连接。

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,其余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。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米,用两个旋转扣件固定。

立杆接头必须交错布置。两根相邻立杆不能设置在同步内,同步隔一根立杆的接头,高度方向要错开50最0以上,接头与主节点的距离应小于步距的1/3。

主节点:立杆、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扣接点。

脚手架一次搭设的高度,不应超出相邻连墙杆以上两步(即一层楼高)

十一、大横杆(纵向水平杆)

大横杆宜设在立杆的内侧,长度不宜小于3跨。

大横杆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。相邻大横杆接头不能在同跨内连接,同跨隔一根大横杆的接头,应错开500以上,接头与主节点的距离应小于1/3。

大横杆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 米,设置三个旋转扣件。

十二、小横杆(横向水平杆):

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,严禁折除。

作业层非主节点处的小横杆,最大间距不得大于纵距的1/2。

单排脚手架的小横杆一端应插入墙内240。如兼作连墙杆的小横杆一端应插入墙内500,并在墙内、外侧加立管连接。

十三、连墙杆(连墙件、撑拉杆)

连墙杆:连接脚手架与建筑物的构件。

连墙杆的强度:受拉、受压7.00KN。

连墙杆布置最大间距和覆盖面积:24米以下脚手架间距为三步三跨,覆盖面  40m2,24米——50米的脚手架,间距为二步三跨,覆盖面积  27 m2,,钢性连接。

连墙杆宜靠近主节点,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。  

连墙杆应从底层第一步大横杆处开始设置(不行时,可设斜支撑杆稳定)。

一字型、开口型脚手架、两端必须设置连墙杆,连墙杆的垂直间距不大于4米(两步)。

24米以下的脚手架,也可采用拉筋(4mm钢丝或6钢筋)和顶撑配合连接。严禁单用拉筋连接。

连接杆或拉筋应呈水平设置,不能时也可下斜连接,不可上斜连接。

当脚手架下部不能设置连墙杆时,可搭设抛撑(斜撑杆),抛撑连接应靠主节点距离不大于300。与地面倾角应在45——60度之间。连墙杆设置后方可拆除抛撑。

连墙杆设置方法,可采取下列方式:

砼边梁可采用井字型连接。如:

砼柱梁可采用钳型连接。如:

砖墙可采取用夹型连接。如:

十四、剪刀撑

作用:1、通过剪刀撑将可变体变成不变体。

2、防止脚手架纵向倾斜。

3、剪刀撑增强脚手架的钢度和整体性能。

单、双排脚手架都应设置剪刀撑。

脚手架的外侧两端必须设置剪刀撑。

每道剪刀撑宽度4跨(5根立杆)、高度4步(5根大横杆),剪刀撑之间间距不大于15米。

剪刀撑应在外侧立面连续设置,上到顶,下至基础。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—60度之间。

剪刀撑的斜杆接长应采取搭接,不少于2个扣件固定。

剪刀撑的外斜杆,一端固定在立杆上,另一端则应与相交的横杆伸出端固定。

24米以上的脚手架,剪刀撑应在纵向、竖向连续设置。

十五、横向斜撑(斜腹杆)

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,由底至顶呈之字型连续设置。

24米以下封闭型双排架,可不设横向斜撑。24米以上的脚手架,除拐角应设置横向斜撑外,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。

一字型、开口型双排架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,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。

十六、斜道

高度不大于6米的脚手架,宜采用一字型。

高度大于6米的脚手架,宜采用之字型。斜道宜附着在外架或与建设物连接,运料斜道宽度不小于1.5米,坡度1:6。人行斜道宽度不小于1米,坡度1:3。

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双栏杆(1.2米,0.6米)和挡脚扳,高度180。

运料斜道两侧应设置连墙杆,剪刀撑和横向斜撑。

斜道铺横向架扳时,应设纵向支托杆、间距不大于500。斜道架扳宜对接。

斜道的脚手扳每隔300设防滑条,木条厚度30。

十七、脚手扳

作业层脚手架扳应满铺、铺稳,离墙面120——150。

任何脚手扳应设置在三根小横杆上(即三个支点),脚手扳2米以下时,可采用两个支点。

脚手扳两端要固定,脚手扳铺设可对接,亦可搭设。

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架往下计,每隔12米满铺一层脚手扳。作业层端部探头长度150,并应固定在支撑杆上。

十八、窗、门洞

单、双排脚手架门、窗洞采用上升斜杆。

靠窗、门洞的立杆应四步内用双立杆。

斜腹杆应通过三根立杆,并与之固定。

斜腹杆宜采用通长杆件,但也可对接或搭接,搭接长度1米,2个扣件。

十九、栏杆和拦脚扳

栏杆应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。

栏杆上皮高度为1.2米,下皮高度为0.6米。

挡脚扳高度不应小于180。

二十、单排架不可在下列情况下搭设:

不得在单砖墙、一八墙、空心墙以及砂浆标号低于M1的墙体上搭设。

二十一、作业层三要素

1、作业层必须满面铺架扳,不得留下洞口。

2、作业层设双拦杆和挡脚扳或设立网。

3、作业层架板要铺平、铺严,架的两端要固定在支撑杆上。

二十二、安全网的选择与搭设

平网:宜选用6米X3米,网口40的尼龙绳网。

立网:宜选用6米X1.5米,网口40的尼龙绳网。

二十三、高层建筑复杂脚手架搭设要点与要求

1、桥式脚手架搭投方法和要求

由立柱和横梁等基本构件组成,其组装跨度不大于16米。

2、高层建筑分段悬挑脚手架的搭设方法与要求

一般超过40米时,必须采取沿高度方向分段,采用悬挑架的形式,以承受外脚手架的自重和施工荷载。

3、悬挑式脚手架按构造形式分以下几种:

A、斜撑钢管加吊杆的搭设方法与要求

B、三角形钢架的搭设方法与要求

C、下撑式挑梁钢架

D、下撑式空间钢架

二十四、脚手架的折除

1、周围设围栏和警示标志,并派人监护。

2、拆除时必须两人配合进行,严禁上下同时作业。

3、从上到下的拆除,一步一清。

4、拆各杆件时,人必须站在架扳上操作。

5、当脚手扳拆至下部时(约6米),应先设置临时抛撑。

6、分段拆除时,应在不拆除的两端设连墙杆和横向斜杆。

7、折下的钢管、架扳要逐根(块)伟下或送至平行楼层内,严禁随意扔丢。

二十五、井、门架的防护装置

1、安全停靠装置——使吊篮稳定停靠。

2、断电保护装置——使吊篮不坠落。

3、吊兰安全门——吊兰在运行中起防护作用。

4、楼层口停靠栏杆——防止发生高处坠落事故。

5、上料口防护棚——防止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。

6、超高限位装置——防止司机误操作引起吊兰失控上升与天梁碰撞事故。

7、超载限位器——防止因超载而发生事故。

8、通讯装置。

9、架体保护网架。

二十六、落地式架手架检查内容

施工方案、立杆基础、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、杆件间距与剪刀撑、脚手扳与防护栏杆、交底与验收。

二十七、编制搭设脚手架的施工方案

1、编制搭设脚手架的基本原则和依据

2、高层建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的选择依据


0
×

购物车

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
金额总计:¥23立即结算
seo seo